我是一位在深圳打拼的ITer,目前是一位IT培训讲师、企业IT服务咨询顾问,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微软基础架构技术。

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博文《我和PC共同成长的17年——为何走上IT这条“不归路”》(http://ghostlan.blog.51cto.com/5413429/1298894#588399)的支持,其实这只是一篇流水账而己,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。所以在这里详细的介绍一下在这过程中的心路历程,希望对各位有志于从事IT的朋友,有些借鉴意义。

首先为我的“标题党”道个歉,虽然本文叫做“如何养成微软认证讲师”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我在这条路上的心路历程,并不一定具有普适意义,希望读者朋友有个判断,择其中对您有帮助部分看看。


虽然看起来,我目前做的工作专业性很高,但是我的成长过程却看似和这个没有任何关系,我的专业是物理学,以往的工作经验做过销售、采购、工人等。所以对于我走上IT这条路,很多人觉得奇怪,甚至有朋友会觉得是在走弯路。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,借用一句广告语就是:“过去的层层累积,成就了现在的我”。下面我就分几个阶段来介绍一下我的成长,并详细介绍一下在各个关键转折点,我是如何做出抉择的。当然,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,仅供参考。


阶段一:中小学,重要基础

说起这段来,我还真是要由衷的感谢父母。

我和很多男孩子一样,都有一个被打到大的童年,在我的童年记忆中,八层以上都是被打的画面。但是,这一阶段却非常有价值:

1、被打的原因很特殊:疼痛是能让一个人快速成长的方法,细想下来,我每次被“教训”都是很有道理的,比如“父母呼,应勿缓”、“父母命,行毋懒”、“出必告,返必面”等等。他们总是抓着一个人基本素质进行培养,而从来不会对我的成长限定目标或路线。

2、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:小时候,在农村,学习的氛围是很弱的,父母文化水也不是很高。他们的做法就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培养读书的习惯。所以就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:别人家的父母,总是去外面拉孩子回来学习;而我的父母,总是想推我出去玩一会儿。

也因此,我的学习能力和超前学习的习惯就养成了,那时候,几乎是小学学了初中的知识,初中学了高中的知识,而高一,基本已经完成了大学普通物理和简单的微积分知识。

3、埋下了兴趣的种子:和现在的孩子一样,我的父母也会培养我的爱好,但是从来强制。早在1997年的时候,我便已经拥有了自己的PC,在那个年代,可是件相当奢侈的事情。


转折一:高考,人生的叉路

高考是每个人必经的重要转折。我也面临着非常多的选择,以及家人给出的各种各样的建议。

在这样的转折面前,我的选择非常简单,既然我不清楚未来的道路,那就选择一条自己感兴趣,适用面又广的基础学科——物理学。

就这样,我以631分(吉林省排名2600左右)的成绩,顺利进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。


阶段二:大学,全面体验

大学生活,个人觉得是人生中非常非常宝贵,又重要的过程,这倒不是一定是我们要学到什么硬性的知识,而是很多软实力,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,包括我们的人生观、价值观等都要有计划的养成。作为学生的我们,对社会上的形形×××一无所知,对职场的规则也一无所知,这些如果等到毕业后,在职场中培养,无疑是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的。而如果作为学生,有学校这个温床做后援,努力的进行各种体验,付出的代价一定会大大减小。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我这几年的规划:

1、大一,全方面体验。对于经历残酷的高考洗礼的孩子,任何事物,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。所以在大学期间,我尝试了非常多的事情以及兴趣爱好,比如:做家教、参加社团、参加学生会、摄影、魔术、短道速滑、搏击等等。

通过这么多种体验,再加之我的专业特点,成就了我的哲学思维。

什么叫哲学呢?我比较喜欢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定义:思想我们思想的思想,就是哲学。

其实说的直白一点,就是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,这样就可以从大量的体验中,抽象出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规律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物理学家,在实验室里,通过斜坡和小球,进行大量的实验,然后总结出公式:F=ma,而这个公式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的。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一样,只要经常反思,一定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,总结出非常多的有普适意义的规律。如果一个人,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反思能力,那么在他人生的道路上,就永远都没有弯路,因为每一种体验,都会对这个人的思维进行一个补充,这样就真正的做到了所谓“活着就是修行”。

2、大二,确定方向。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:考研还是工作?做什么工作?

这个问题,我在大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工作,做IT。理由是,我觉得读研究生,更大的优势是可以进入学术组织,专心于学术。而我通过前面的体验,还是比较倾向于社会工作,而进入社会工作,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,不走出去,永远得不到成长。至于为什么选择IT,在博文《我和PC共同成长的17年——为何走上IT这条“不归路”》(http://ghostlan.blog.51cto.com/5413429/1298894#588399)中,已经写的很明白,很单纯的就是因为喜欢。

3、大三,说做就做。既然经过前两年的努力,我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,即“做IT的工作”。那么接下来就是要付之行动了,说走就走。

在大三上半年那个寒冷的冬天,我开始了系统的IT知识的学习。很庆幸我有一群非常给力的同学。大家没有吸烟、酗酒、混日子的坏习惯,而更多的人是以学习为乐的。在那时候,我们有人学习了CCNA,有人学习了MCSE,有人学习了软考中级的一些知识。我虽然因为经济的原因,最终拿的是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的证,但是我们的知识都是共享的。

IT是很注重实践的,有了理论还远远不够。在大三下半年,东北的春天冰雪消融、万物复苏,我找了一份在乙方,做综合布线的实习工作。其实就是为银行铺设网线和电话线路。在那一年,吉林省共计9个地市级的40多个银行网点,都留下了我的身影。每天做水晶头、打模块、拉网线,多数都是纯体力劳动,真的很辛苦,但是练就了我非常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,以及做事情上的细心程度(进行过大规模的网络建设的应该有同感,没有细心,那一堆线是弄不明白的),这对以后的苦逼IT生涯,真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
4、大四,忙碌的狂欢。大四,最重要事情无非就是找工作,真正想找工作的同学,基本在上半年就可以解决这件事。我也不例外,顺利的进入了一家在深圳做PC的生产型企业。

对于大数多的同学而言,找到了工作的大四,可以算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,有憧憬、有时间、有成就、没压力,是非常适合狂欢的日子。但是我没时间狂欢,我为了能更全面的了解我将要效命的品牌,坚持要到了一份在当地(吉林省会-长春)的最大的门店做销售的工作。开始了我为期七个月的销售工作。很幸运,在这七个月中,我的业绩非常好,在店内的几位销售中,连续七个月的Top Sales,其实平均每月50台左右的销量,在当时长春的各个店中,都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。但是正是因为这件事,给我带来了目前为止,我个人最难选择的叉路。


转折二:打工or创业?

正是因为在半年的销售工作中的出色表现,让当时的老板非常强烈的想要留下我,做生意上的合作伙伴,由于当时我们是吉林省最大的代理商,并在省会有两个门店,他提出将两个门店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转让给我做,而他自己专心做渠道。

怎么办?是去压力山大的深圳做一个前途不明朗的打工仔?还是留在长春做一位“小老板”?这事,当时还真是把我难住了,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衡量,征求了大量的亲朋好友的建议。

最终的答案,我选择了来深圳。理由就是想到大一点的城市见识一下,也许到了更大的舞台上,就会发现,在原来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机会。


阶段三:初到深圳,辛酸的打工

按照大四签的就业合同,我来到了深圳。开始了辛酸的第一份工作:

1、收入可怜。只有2600元的月薪,住房就要花掉差不多1200元。这里真的不得不吐槽一下,自己公司的员工宿舍,租给自己员工1200元一个月,租给外面的人900元,怎么想的呢?

2、气候不适。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,而且是一个在东北就非常怕热的人,初来深圳真是要命,7月份,无处躲,无处藏的热浪,虽然宿舍有空调,但是1200的房租加上工业用电的价格,对于2600的月薪来讲,真是不舍得用啊,而且我身上还背着2W元的助学贷款呢。

3、工作不稳定。对于深圳的一些制造型企业,我们都知道,人员就像我们家里的剪刀、钳子等工具一样,很容易买到,用的差不多就扔掉,再换新的。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被招进来,然后被填补到各个位置做了大量重复的劳动,再在下一毕被招进来之前,想办法把前一批赶走(当然不会辞退啦)。

我也不例外,在短短的一年中,前前后后做了差不多四个月的工人,做了半年的采购,还做了两个月的关务。

我们在毕业后,由于对社会规则的不熟悉,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,一种是自大型,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很多事情,所以在公司往往会有各种要求,各种建议,而另一种是自轻的,认为自己目前一无所知,往往在公司里默不作声,什么东西都是被动接受。在这里,我通过那半年的采购经历,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如何在这其中取得平衡,当然,不同的人,平衡的点是不一样的,也许你的就不一样哦!

其实做采购的半年日子过的还是挺滋润的,有些朋友认为是我的运气好,得到了个好机会,但是我想说的是,机会真的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如果只靠误打误撞,很多机会都会溜掉的。

选择1刚开始来深圳,大家都是在工厂里面做工的,哪个部分门缺人,就会过来要人。这时候,采购部来要人,去还是不去呢?

我的选择:去。采购部门一般较强势,主动性会多些。

选择2刚进入采购部,可以选择负责的有电池、准系统、硬盘、液晶面板、包装箱、说明书贴纸等印刷品,选择哪一个?

我的选择:印刷品。深圳的印刷厂很多,那么我们甲方一定就有非常大的主动性,另外,对于一台电脑来讲,一本小小的说明书,实在微不足道,所以内部压力会小得多。

选择3做采购,会涉及到多方的利益问题,有些工作推动起来会面临种种我们无法预知的阻力,怎么办?

我的选择: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,宁愿少做,不做,也不可做过。

选择4一段时间的工作后,所有当年进来的新员工,返回工厂做工(我猜是想让大家自己离职,好为下一年的新员工空出位置),多数人都选择了离职,坚持下来最多的就是采购部的人,而部分人也通知努力,回到了原岗位,这时候,我是争取回去?还是离职?

我的选择:顺势而为,见好就收。顺势而为才能势如破竹,当时的趋势,大家离职,为下一年的人留位置,是大势所趋,在生产型的企业,永远不缺干活的人。另外,做采购的,头上总是悬着一把剑,而这把剑是否掉下来,动主权全在公司和领导手里,这种日子真心不容易过,所以还是赶快离开的好。

这几个选择,是对是错?谁知道呢,角度不同,答案或许都会不同,总之我为我的选择负责。对您呢?是否有些许启发?


转折三:PC or IT服务?

正如在博文《我和PC共同成长的17年——为何走上IT这条“不归路”》(http://ghostlan.blog.51cto.com/5413429/1298894#588399)中所说,在离职后的日子里,我还是想要为PC的市场尽一份力的,耐何,时代的背景以及我们PC市场的不给力,让人很难找到好的机会。所以我将目光转向了需求更大,成长更稳定的企业IT服务市场。


阶段四:IT,披荆斩棘

我开始真正的走上了我喜欢的道路,而且有幸,找到了一家与我的价值观非常符合的公司。所以剩下的事情就是努力工作了。

很多人了解了我的年龄后,都非常惊讶,为什么我的工作成绩与年龄相比,差距这么大,在这里也分享一些经验:

1、工作时间。有个笑话说的好,“你才毕业两年,哪来的四年工作经验呢?”“加班加来的。”但我想说,这真的不是个笑话。

在我做IT的这几年,白天的工作时间,要做IT服务项目,有过工作经验的朋友,扪心自问一下,在一天的8小时工作中,你的有效工作时间,是几小时呢?那么有乙方项目经验的朋友,再想想,你的有效工作时间呢?

接下来,大家下班都在做什么呢?如果是北上广深还好,可能还在加班,小城市可就不好说了。可是我呢?还要学习备课。因为IT新技术这么多,而我作为非科班出身,敢不努力吗?另外就是,我作为讲师,对知识的时间限制及水平限制是非常严格的,所以只好晚上努力喽。

周末呢?您是否还在为周末去哪玩苦恼?抑或像我的一些朋友那样,感叹周末大把的生命就浪费在无聊中了。而我,当然是要讲课,IT的培训好多都是周末班的,特别是我负责的微软的培训,几乎都是周末的,所以每个周末就不用想着休息了。

你以为这就完了吗?当然没有,作为讲师,知识面是要很广的,知识体系也要学会梳理,更要懂得如何把知识分享出去,所以,多读书,扩充视野,是必不可少的功课。我一般会把这个时间放在早上,如果前一天晚上可以在十二点前睡觉的话,我一般早上会起的早一点,读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书再出门上班。

综合下来,如果把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时间也算为工作的话,我一周保守估计80小时没问题吧!再加之,我的有效工作时间,绝对比多数的人高。这样算下来,我说我可以用一年的工作,积累别人两年或三年的工作经验,过分吗?

2、思路要开阔。作为IT人,往往只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,是否要熟练掌握一些工具?是否要懂得如何沟通?是否要懂些管理的知识体系?所以,一定要先识别出,我们工作中所需要的所有技术,然后齐头并进,全方面的培养自己,才能成长的更快,更稳。而关于这个问题,我是有一套较完善的体系的,目前计划开个系列博文介绍的,在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
3、哲学思维。哲学思维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,就是对我们思想的思想,直白点就是经常反思自己,这有助于我们将自己的经历以及学习到的知识,更快的梳理成一个抽象的模型,以便于应用在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。而我,自认为在这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,其一呢,从小父母的教育就是这样,其二呢,就是得益于我的初中和高中两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,初中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,为我开启了中国哲学的大门,而高中班主任是教物理的,为我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大门。其三呢,我的专业影响,了解物理学的朋友应该知道,物理本来就是哲学的分支,像量子物理、相对论等,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优秀思维。其四呢,就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读这些方面的书,不断的修改自己的思维漏洞。


到目前为止,我在这条路上走的还算顺利,虽然非常辛苦,但是非常充实。

IT的世界真的是千变万化,IT对生产力的影响,使我们一代人,要经历过去几个世纪的变革,所以非常多的人在这里茫然无措。其实,我也很难看清这里面的走势,但我知道一点,对手越是多变,我们越要稳住,以不变应万变。而我的不变法则就是:踏踏实实的做出一些事情,让自己的事情有价值,让自己有价值,至于这个价格以及用武之地,留给市场去评判吧……